9月19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该州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着力把芒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田园城市。”——这是芒市城市发展新定位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德宏州委书记,瑞丽试验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俊强表示,要紧紧围绕“把芒市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宜居宜业的生态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用全新的思维,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全力以赴抓好城市建设工作,努力探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建设新路子。
近年来,芒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先后取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荣誉称号。在新定位的目标引领下,哪些优势和资源条件将助力芒市向宜居宜业的城市新目标跨步迈进?
芒市之美——田园风光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唐末诗人韦庄的《稻田》写的是稻田风光之美,令人神往。而在芒市,这样如诗如画般的美景却显得“稀疏平常”。
张仁韬摄
金秋时节,从龙陵驾车顺320国道前往瑞丽,刚进芒市便可看到黄绿相间的成千上万亩稻田与绵延起伏的山川、树林和房舍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田园风景,贯穿其间的公路与碧绿金黄的稻浪相互映衬,宛如油画,形成一道“车在路中、路在田中”的亮丽风景线,令置身其中的人陶醉不已。据介绍,每年5月-10月,驾车沿320国道前行都能欣赏到芒市坝子14万余亩连片的稻田花海美景。
张仁韬摄
“虽然高速修通了,但每到八九月,我还是喜欢走老路,两旁的稻田花海太美了,周末回家路上欣赏美景,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每周因工作关系往返于芒市与瑞丽之间的市民王妍丹对芒市坝区田园风光赞不绝口。
除了稻田风光,位于在芒市东北市郊占林区面积1005公顷的孔雀谷森林公园也“深藏”绝美风景。林区内奇峰峻岭漫舞,峡谷奇异幽谧,瀑布溪河密布,众多优美的景观资源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摄影及登山探险爱好者到此考察采风。为更好地保护这片生态环境,芒市正对孔雀谷省级森林公园建设进行申报。
芒市田园风光之美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中,更存于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从城区顺仙池路而上,只需步行十几分钟便可来到依山傍水的孔雀湖生态旅游区,沿着9.6公里长的环湖路缓缓行走,感受拂面的微风,看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呼吸着山林间新鲜的空气,已成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态美景和现代城市生活的完美融合让从省外前来芒市出差的胡凯及同事羡慕地说:“在钢筋水泥城市化的今天,还能在家门口坐拥一个如此生态、优美的休闲场所,真是芒市人民之福!”
在芒市,孔雀湖只是芒市田园美景与城市融合的一个缩影。就在孔雀湖旁边,依托芒满、芒晃、芒杏、偏窝、芒国、勐目和田头七个传统村落的美丽田园风光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打造的集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农业和生态观光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正规划建设中。不久之后,吃着农家乐、赏着田园美景,感受民族风情文化又将成为芒市人民休闲生活的又一“新常态”。
气候宜人、田园风光、山水城相连的优越自然条件为芒市下一步打造生态田园城市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芒市之宝——和谐生态
芒市,一座生态之城。29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群山吐翠、河流纵横,盆地坝子一马平川,溪流湖泊不计其数,山山有温泉、坝坝有热汤,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和“养生天堂”。
自古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并非一定能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芒市的生态环境不仅来自于天然的馈赠,更来自于对生态的珍惜和保护。近年来,芒市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立市、建设美好家园”作为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充分利用芒市地理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形成“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和谐生态环境。
“青山、绿水、蓝天,风景这边独好。”在构建城镇生态体系中,芒市围绕生态安全“护绿”,城市防护绿地建设不断完善,在城市周边划定城市绿化防护林带、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等各类防护绿地,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绿地面积达213.6公顷,出境水水环境质量优于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同时,不断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编制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湿地资源保护规划》,有效保护中山、石门坎、箐口等陆地动物栖息地和孔雀湖、史迪威码头湿地等候鸟栖息地,严格落实生态公益林保护、水源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生态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比例达27.2%,森林覆盖率达61.83%。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芒市通过统筹城乡建设一盘棋,在加强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后投资5285万元实施遮放镇南见村、轩岗乡芒茂村、芒市镇拉里村等一批环境整治工程。把困扰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作为芒市农村生态工作的重点突破口,创新思路、先行先试,在芒市镇芒杏村建成全省第一个正式投运的农村生活垃圾热解处理站项目,并建立了“户收集、村转运、市乡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获得省环保厅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目前,芒市已实现各乡镇村委会垃圾处理全覆盖。
经过多年努力,芒市11个乡镇先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77个州级生态文明村,7个乡镇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率达100%。创建了14所省级绿色学校、两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
芒市之特——乡愁韵味
穿梭在芒市的大街小巷,城市高楼和傣家小院相间其中,现代学校和传统寺庙毗邻而建,特有的城市建设风格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芒市城中一种非常温情的人文关怀。整个城市规划中把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造就了芒市特有的标签。
在芒市城市绿化中,乡韵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与一般城市园林绿化不同,芒市结合气候优势、物种特征,突出发展、和谐、人文等时代主题,注重少数民族特色,通过采用当地特有的花果树苗,在“花果树林”上下功夫,以道路绿化为纽带,将整个城市绿化系统衔接起来,打造出“一路一景、一街一果”的独特园林绿化景观。勇罕街、金塔大街的菠萝蜜,斑色路、菩提街的龙眼,罕相路、芒罕路的柚子,芒市大街的芒果;目瑙纵歌路的大王棕、三角梅,团结大街的假槟榔、旅人蕉……所到之处,花果飘香的芒市风情让人迷醉。
上街闲逛时被树上成熟的菠萝蜜突然掉下砸到和每天收拾落满车顶的芒果花瓣都成了当地居民的独特体验。每到水果成熟时,城建部门会组织人手统一采摘,并将新鲜的水果送往芒市的敬老院、孤儿院等福利机构,这已成为芒市的一种城市文化。“来芒市5年多,很少看见有人私自采摘路边树上的果实,大家都很珍惜这份成果,让我真切感受到芒市特有的这份韵味。”来自四川绵阳的出租车司机杨明勇很有感触。
在芒市,人们生活在城市中却喜欢吃在村寨中。在遍布在芒市城区各个角落的傣族村寨中,竹林深处的农家小院成为宴请亲朋好友的必选之地,虽然相比高档饭店稍显“简陋”,但特有的民族风情和美味佳肴,已逐渐成为一种乡愁韵味,让人难以忘怀;在芒市,人们习惯于生态的生活,乐享于那份悠闲和怡然,听一曲悠扬的葫芦丝或在傣家竹楼中小憩,品味生态的民族饮食,欣赏田园美景,享受一刻树阴下的悠闲时光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阳光、空气、绿树和生活都有了儿时家乡的味道。
与国内一二线城市相比,芒市是一座“小城”,没有车水马龙和高楼耸立,逛街购物步行即可,聚餐会友随叫即到;同时,芒市也是一座“闲城”,上班不用披星戴月,走路不用行色匆匆,生活生态而悠闲;然而,芒市更是一座“乡城”,走进其中就能感受到乡愁的味道,不愿离去。
芒市之愿——宜居宜业
“想不到芒市的环境这么好、生活这么生态,生活在此一定很幸福!”在一年多的采访过程中,记者经常听到省内外人士乃至国际友人对芒市的“点赞”,表现出对芒市生活的向往。这是对芒市始终坚持改善城市环境让城市更宜居、让市民生活品质更好发展建设理念的最大肯定和赞扬。
宜居宜业是芒市一直以来城市发展的愿景,也是在新定位下打造生态田园城市的目标和考量之一。虽然目前还远没有达到宜居宜业的城市目标,但多年来芒市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
如何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绿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绿色家园的建设中,芒市抓住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契机,加大生态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园林绿化建设力度,随着“兴绿”、“建绿”等行动的持续实施,城市主要景观节点绿化精品工程相继完成,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芒市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2.4%,全市建成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等城市公园绿地21个,公园绿地面积199.8公顷,公共健身设施种类不断丰富,建成区内共有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等社会公共设施367处。
良好的基础设施也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提供了支撑。“十二五”期间,芒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648.48公里,市乡公路全部实现路面硬化,自然村通公路率达99.85%,建制村公路、乡镇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均为100%,城乡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另外,先后实施了环城东路、环城南路以及金孔雀大街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初步形成了“三纵七横”的城市交通网路;实施完成城区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处理工程,金孔雀大街延长线、营水路南段、河东路等重点市政项目稳步实施;启动实施了芒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初步形成了州市共建共管工作机制,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在公共卫生医疗方面,芒市全面启动实施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以上,城市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平安芒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健康的良好态势。
寄语
德宏州委书记,瑞丽试验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俊强:
德宏团结报摄
把芒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田园城市,重点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的关系;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融合发展的关系;五是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民族特色融合的关系。同时,要按照省委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思考,认真研究,加快实施,争取用二至三年时间把芒市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生态田园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子。
芒市委书记赵冬梅:
德宏团结报摄
要把保护好耕地、保护好田园作为芒市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对私搭乱建、私下非法买卖土地等违法行为整治力度;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要认真处理好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让人在城市回味乡愁,在乡村享受城市文明;要做好城市与农村融入这篇文章,做到城乡统筹发展。
芒市人民政府代市长毛晓:
德宏团结报摄
要围绕“城在田中、园在城中、人在园里、城田相融、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坚持高标准建设,把规划落到实处;坚持高效管理,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坚持高水平经营,着力提升城市活力。同时,要做到宜居宜业两块并重,破解芒市产业发展中的短板,重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出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芒市委宣传部长龙盈惠:
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多种传播途径,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族群众对芒市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田园城市的认识;要加快芒市宜居宜业生态田园城市的工商注册工作,为打好品牌奠定基础;要通过拍摄宣传片、组织采风等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