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月至来年的二月份是芒市甘蔗收获的季节。在芒市兴昌农贸市场里,一对傣族老夫妇正弯腰不停地削着甘蔗皮。爹弄(傣语音译:大爹、大伯的意思)双手麻利地挥动着削皮刀,一片片甘蔗皮纷纷落地……
在交谈中我们得知,年近70的爹弄名叫线波万保,是芒市风平镇拉茂村人。他说,1978年刚成家不久,家庭条件很不好,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来养育子女。正好赶上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浪潮,国家实行农田包产到户,夫妇俩便尝试种植了3.5亩甘蔗,从此走上了种植甘蔗、卖甘蔗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线波万保夫妇俩种植的甘蔗全部售卖给制糖企业,种植甘蔗一年收入几千元,足够供养三个孩子上学,补贴家用,解决了一家五口人的温饱问题。
20世纪末,芒市市场经济急速活跃升温,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纷纷将农产品推向市场。线波万保夫妇俩开始将自家种植的甘蔗以零售的方式拿到市场销售。甘蔗种植面积不变,但收入却翻了几番,线波万保夫妇俩的甘蔗经济更甜了。从此,夫妇俩开始了年复一年的售卖甘蔗的甜蜜事业。夫妇俩依靠勤劳苦干,给儿子娶了媳妇,给女儿置办了嫁妆,生活越过越甜。
爹弄说,现在他们已经有了重孙,四世同堂,儿孙很孝顺,也都有各自的事业,一家人的生活就像甘蔗一样节节高,一节比一节甜。
如今,线波万保夫妇俩已到古稀之年,勤劳的他们依然不肯休息,继续种甘蔗卖甘蔗,熟练的削甘蔗皮手艺不亚于年轻人。每到冬季,夫妇俩早上7点,驾驶着小三轮车拉着上百根甘蔗到市场售卖,根据甘蔗粗细,售价5元至8元不等。上午卖甘蔗,下午去管理蔗田,傍晚砍第二天要销售的甘蔗,这样的工作模式每年冬季循环三个月左右,就能卖完3.5亩的甘蔗。如今的甘蔗收入已经不需要补贴家用,老两口自己留着过年过节时给孙儿孙女送个礼包,一家人都乐乐呵呵......
爹弄线波万保跨世纪的甜蜜事业,是他勤劳致富一生的真实写照,也见证了边疆傣族群众沐浴党的春风,从吃饱穿暖到住上钢筋水泥房,开上汽车去远方的富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