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天听着河水、动物叫声……芒市民警这样守边境
发表时间:2022-01-26
芒市中山乡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东南部,辖区最高海拔2836米,最低海拔528米,其中落差近2300米左右,边境线占整个芒市边境线的二分之一。
“在漆黑的巡逻路上,寂静的山谷里面,基本看不到人的身影,也听不到车辆驶过的声响,只有界河里面的河水流淌声和小动物的叫声。”中山边境派出所所长王松说。
面对疫情防控压力,织密防控网,筑牢边境安全屏障,是每一名执勤人员每天都要面临的巨大考验,他们在边境线上坚守了一天又一天,一年接着一年。
“我们凌晨2、3点巡逻的时候,怒江江面的雾气特别大,水声也是大的吓人,巡逻不到百米,衣服上全部都是露水,口罩里也是湿气。”护边员江姐说。
沟壑纵横、毒虫肆虐、野兽出没、钻雨林、爬高山、蹚泥坑……,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各种突发情况考验着执勤人员的身体和意志。这里原本没有路,他们硬生生开辟出一条巡逻路,尽管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今非昔比,戍边条件也有了极大改善,但对于他们来说,丝毫不敢松懈。

“后面的跟紧了,靠里走,靠里走,走的时候身体靠着石头走,贴着山体走,大家相互提醒,注意安全。”辅警李月斌提醒大家说。
巡逻之路,是那样的坎坷,遍地都是尖如刀刃的利石,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怒江,只要稍有不慎腿脚就会被划出道道血口,稍有不慎就掉入怒江中。
“这个窝棚旁边曾住着一窝眼镜蛇,我们每次巡逻路过都会见蛇吐着信子……”。辅警杨岩站相的话勾起了众人对以前执勤点的住宿环境和巡逻路的回忆。经过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执勤人员的改建,现在的住宿环境和巡逻路好走了许多,下雨不用担心漏雨了,巡逻道宽了,灯光亮了,每隔一百米还配备了监控设备。
执勤护边员杨翠江,手臂有多处伤疤,那些都是在执勤点上执行任务时留下的。有一次,她因为巡逻时路滑摔骨折后留在执勤点值守,突然接到执勤点分点求助需要,和她一起值守的还有一位同事,她担心同事比她年纪大走不快,担心分点的同事有危险,于是她不顾身体不适,瞬间爆发,平时不敢走的坎和荆棘丛,她飞一样地跨过去……平时28分钟的路程,她只用了8分钟,摔倒了起来再跑、再跑再摔倒......完成任务后,她已经完全走不动路了,被同事扶回来时她疼得龇牙咧嘴脸色发青,同事关心地埋怨她是不是不要命了,她却如释重负地说,执守工作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值得!
雾气慢慢散去,天边泛起了鱼肚白,从晚上10点到早上8点,他们在巡逻中度过了又一个漫漫长夜。对执勤人员来说,守护边境虽然辛苦,但本职工作不能忘,在不值班的时候,火塘边、饭桌旁就是大家最常在的地方。
“您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扫一下健康码。”
当日21时,一辆摩托车驶来,驾驶员向执勤民警出示了身份证,熟络地扫完健康码。看了一眼自己手机上的气温显示,对车外的执勤民警说:“奇怪了,芒市城里都在二三十度左右,这里怎么才几度,风还这么大,你们辛苦啦!”
“可别小看了这个每天燃烧的小火塘,除了取暖,也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一日三餐都‘仰仗’着这个火塘哩!”辅警杨岩站相说。由于执勤点离派出所较远,执勤人员每天都在点上做饭,洗菜、切菜、炒菜一气呵成,虽比不上饭馆里的美味,但大家围着火塘一起吃饭,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春去夏往,秋过冬来,变化的是四季,不变的是坚守。无论何时,每一名执勤人员都会如同执勤点上永不熄灭的“火塘”那样,在卫国戍边中释放自己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