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份,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国家税务总局芒市税务局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人。
家庭恩爱和睦、幸福美满
他叫何江,出生于1964年12月25日,父母生育兄妹两人,他排行老大。从小他深知父亲是军人要保家卫国,在他心中父亲始终是他的榜样,从小母亲一人照顾他们兄妹实属不易,长大成家立业后,深知父母养育儿女的辛苦,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携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尊重老人,体贴妻子,关心儿女,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睦,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敬老的优秀品德,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力用心贡献。现如今他的家也是一个和睦的五口之家,母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父亲退休病去世),爱人已退休,儿子儿媳也有自己的事业。在家里,在父母的熏陶和家庭的严格教导下,他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是一个孝敬老人、夫妻恩爱、教子有方、善待邻里、家庭和睦的三代同堂的景颇族之家。在单位,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他是单位里的工作能手,也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好同志,他更是一位关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
勤学好问 练就过硬征管本领
何江于1982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是芒市税务局的一名普通税务工作者。在从事财税工作的39余年中,他先后经历过税款征收、检查、稽查、税收管理员等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他始终恪守着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人生信条。同时,作为芒市税务局的一名普通党员干部,何江同志在平凡而艰辛的税务行业中,凭借着自己对税收事业的热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忠实履行着税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为税收耕耘不言苦,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2018年下半年以来,他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中,不断学习业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税收管理工作中,始终把税收当作自己的一个阵地,工作态度可以用十二字来表达:忘我的,热情的,努力的,勤奋的。
工作中,注重纳税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税收管理工作离不开纳税人的支持与配合,在纳税服务上,他是一个有心人,每次的纳税提醒,每次的税法咨询,每次与纳税人零距离接触,都给纳税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积极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税收咨询辅导。他所接触的纳税人都说:“何师服务态度非常好,能碰到这么一个税收管理员是我们的运气”。对待这一切,他总是淡淡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2020年是不平常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式,根据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局党委、支部的要求,他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加社区(城北社区)、乡镇边境(遮放镇邦达村委会)、支援兄弟县市(畹町税务局)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税务人员,时刻绷紧思想这根弦,落实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践行好“为国守边,为民守安”使命,做到管好、管细、管严,不让一例疫情突破防线。
他在从事财税工作的39年里,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并干好每一行。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多次被省、州、市、市局、分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2016年平安家庭”“云南省职工和谐家庭”“2019年度芒市好人”等荣誉,并由于个人工作业绩较为突出,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百善孝为先 弘扬家庭美德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份,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模范家庭,是芒市税务全体人员学习的好榜样。
几十年来,他再忙也要把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必须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但是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状况在何江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应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何江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此刻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会孝敬我”。何江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我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关爱儿女,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他与妻子的父母年岁已高,均已80高龄,并伴有多种慢性病,时常轮换住院。他的父亲(2020年7月因病已去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并伴有老年痴呆症。母亲因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行动不便。原本幸福的六口之家突遭变故,他在2018年年初修缮房屋时不慎摔下扶梯,导致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手术后,右小腿被植入钢板,在家修养期间,仍然根据身体状况,力所能及对老人照顾,身体基本恢复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更有不幸的事是2018年10月1日至28日,父亲因突患脑梗塞、意识不清、昏迷不醒住进医院,面对这样的情况下,他每天拖着植入钢板的右腿,在忙完本职工作后,总是匆忙去医院照顾父亲,主动承担起照顾护理的全部责任,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
在父亲病重住院期间,儿子见父亲这样辛苦,拖着伤势的右腿,又要上班又要到医院照顾爷爷,决定辞去工作,和父亲一道照顾爷爷。在国庆放假七天里,他和儿子总是不分昼夜轮流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后因病情加重,从2018年10月29日起至今住进重症医学科病区(ICU)治疗,除了周一至周五上班外,只要单位周六至周日不上班,都到医院守护,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帮助父亲战胜疾病,只希望老人身体早日康复。
2020年7月,根据父亲的病情,医生建议让父亲回家静养,因父亲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床前,定时量体温、喂药、打针、吸痰、翻身,按摩、不厌其烦,耐心地帮父亲洗脸洗脚,擦洗身子,穿衣、吃饭、一把屎一把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老人。他还经常与妻子、儿子、儿媳用轮椅推着父亲到室外吸收新鲜空气、晒晒太阳,悉心陪伴老人直至去世。
他不光对自己的父母孝敬,对他的岳父母也一样孝敬。日复一日,何江夫妻对四位老人精心照顾无微不至,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家体贴和安慰,平时嘘寒问暖,逢年过节过生日都要为四位老人购置衣服和礼物,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之福的乐趣。每到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或是家庭成员每人动手做一道拿手好菜、或是他们夫妻携儿子一道带上四位老人共同出游,看看大自然的风光,开展各项活动。儿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经常和老人拉家长、讲笑话、讲故事,让老人开心。在处理家庭问题时,都平等对待,互相沟通,共同磋商决定,婆媳、夫妻、父子、奶孙等各种关系和谐、文明而其乐融融。
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邻里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光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作,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在单位和当地生活小区已成为美谈,他也被同事和朋友们一致称赞为——景颇好儿郎。
热心公益 主动做邻里的好伙伴
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公安,母亲是一名政法干部,一家人在父母的熏陶下,家庭成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较强的懂法、守法意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十分优秀,受到了社区、单位的高度认可。
家庭成员在他的带领下,全家都积极参与到慈善捐助、向贫困地区学校学生献爱心、无偿献血、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中,做到扶持弱者,关爱他人。对待结对帮扶对象,他也是尽自己之所能,主动的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对待邻里关系上,谁家只要有困难,他都能热心帮助,积极的为他们解决困难。单位同事间、朋友之间、邻里住户间,热心肠的他总是能给大家带来幸福和快乐。
他的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学,能够勤俭持家,科学理财,合理消费。注重环保,能自觉净化、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家人根据自己的年龄、爱好、时间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老人行动方便时,白天看书读报或看电视,晚饭后全家一起散步。这是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文明家庭,他的家庭在周围的人群中已很好的起到了标杆作用,成为了一个鲜活的文明家庭建立的新亮点。
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是一位普通的税务人,却在平凡中体现了善和孝,从细节中注入了关爱,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