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位于芒市城北面城边的一个村落。2012年因为绿叶宴在芒市小城中名声鹊起,食客们闻名纷至沓来,当时真可谓是绿叶美味一桌难求。随着绿叶宴在各大餐馆的普及,人们也渐渐淡忘了这曾经的美食发源地,但大湾的炫美多姿并没有因为人们的遗忘而不再绽放光彩
大湾村属芒市芒市镇管辖,距芒市镇以北3公里,下设11个村落,从320国道旁的木康村寨口进入,途径各个寨子从环城东路边的磨石沟寨子出,形成环线。世居民族为傣族,有少数景颇族、汉族。大湾村一直延续着依靠田地耕种维持生活的传统,民风淳朴,傣家人民便在这片隐秘的热土中载歌载舞,在每一个普通的时令中欢腾着属于自己的节日。
村内特色展示
奘房
每个村寨的奘房都是依托小乘佛教的民族风俗,承载着村居民的民族记忆。因此村民们婚丧嫁娶及各个节日的开展都在村内的奘房举行。
在德宏排名前几的独树成林景点里,大湾村的这几棵大榕树当仁不让的排在前。
非物质文化传承
有民族韵味的特色手工艺品一直是民俗文化中的灵魂之骨,传承这文化之骨的手工艺人便隐藏在这片宁静祥和的大湾村落之中,他们汲取大地给予的素材,融合民族元素的想象,倚靠多年摩擦出的细腻双手,凭借着一次次的灵感制作出这些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人赋予了民族文化中一种非文字类的生命,他们凭借对文化的自我解读和热爱,发挥着自己生命的价值。
象脚鼓、编篮的制作
龙洞
龙洞位于大湾村委会锅盖石村民小组,是一个地下泉水的出水口。据当地村民说泉水的源头为怒江之水,而独特的地貌又让它区别于一般的钟乳石岩洞,更有探险的乐趣与惊险。
龙洞传说:
传闻一:传闻龙洞中住着一个龙王,很久以前每天洞口都会涌现出很多鱼,村民们主要每天傍晚在洞口安置渔网,第二天清晨即可收鱼。过了一段时间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村民们发现每天清晨收鱼时渔网总是被整理起放在一旁,村民百思不得其解,便决定半夜蹲守在洞前看看事情的经过。经过漫长的等待,午夜时分洞口走出一个老人,对着村民摆了摆手,收起了渔网,又进入了洞中,从此以后洞口渐渐的也不再涌现出鱼。这个事告诉我们,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谁都别想着不劳而获。
传闻二:龙洞的龙王看到自己的子民日子过的清寒,总会从洞口漂出一些村民需要的生活用品,救济当地贫困的农户,婚丧嫁娶之时也会漂出很多碗筷,而村民们也都遵守着每日归还的习俗。但时间一久,那些将这些用品占为己有的念头就自私的出现在小部分人的脑中,用完物品后不再归还龙洞。龙王感到人们的失信,悲痛流泪,从此龙洞便再也没有碗筷的流出。 言而有信,何其重要。
田园食府、农家风光
大湾村天灵地杰,亚热带的气候下全年生长着丰富的食材,春天采果,夏天采菌,秋天收稻。村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合理利用起了稻田,发展了稻田养鱼叶,每到秋天稻穗低头的时候,就是鲤鱼养成之时,风吹稻香,鱼肥水净,人们趁着周末假期都携着妻儿,来趟一趟这稻田里的泥淖,抓一抓滑溜的鱼儿,在奔跑间、玩闹间,释放自我真情,流露出那一丝丝返璞归真的田园情怀。
大湾村的餐饮业不断改进与发展,农家乐渐渐遍布各个村落,智慧的傣族人民最懂得食料的艺术,每一味香料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每一道菜肴之中,你选择来大湾过周末,身心得到了极大的舒展和放松,味蕾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郊外风光
芒市这个边陲小镇,因生活节奏慢,空气含氧量高,慢慢滋生出一批爱生活、爱运动的健康团队,他们在周末或闲暇之余都会选择自己徒步、骑行或长跑的方式锻炼身体。而因为路线风景宜人,空气清新,山清水秀,再加上路况平稳,大湾村又成为上上之选。。
芒市这座充满幸福感的城市在不停的发展,而大湾村也在城市发展中无声无息的散播着自己独有的香气。这个世居傣族的民族村落也将一直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而又经久不衰的迷人风采。